Ssunien

He never grew up, but he never stopped growing.

年少时模拟成立过一家书店,名唤「斯年」,语出「于万斯年,受天之祜」,又音同「思念」。

在一个理想主义情怀膨胀于心却鲜有行动的年纪,光做 CI,便能自我感动得一塌糊涂。而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依旧没有办法把那个愿望变成现实,当然也不足以为此介怀太多。也或许在某天,你便会在某地遇到它,比如现在。

所谓斯年

兜兜转转用过至少三个博客,一个是中学时代颇有掉书袋之嫌的博客,骗过一些赞誉之声,但也诸多赧然;另一个是在更为大众的平台上写着碎碎念的日常,可惜「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那个博客也终于消失在平淡的生活中;最后一个也是用得最久的便是在 Blogbus 上,在这个小众的网站上度过了我的本科,甚至研究生时光。只可惜这两年里的自己无论在心境还是在学业、生活上都鲜有长进,又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耻于「吐槽-激励-自我感动」这样口水鸡汤文的循环模式,便渐渐地也让那个博客落了尘,如今网站也关闭了。

到了现在,我已然不熟悉将一些东西诉诸笔端的感觉,而「文字」却一直是我视为最温存的部分。几年前我谢绝了和朋友一起做专栏的邀请,一是我清晰地知道自己在专业上的局限无法满足大众对于心理学相关内容的渴望;二是那个时候我正在经历一场自我厌弃的挣扎,将时间投入在太多情绪的问题上,难免纠缠不清。当然我也确实从没有想过在未来如我年少时师兄那样做一位专栏作者,也从未妄想去做一个答题小狂人,知乎小红人,毕竟在社交和能力这两件事儿上,我很难得的清醒。于是能够将我所学习到的知识,所遇到的故事分享出来的方式也就只有博客和邮件了。

之前的几年,我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文字过多地展现出来,大抵是带着矫情不愿意自己用心写过的文字只换回「写得好」这般没有重点的回馈,这样的回馈都不如听相声听到拍案叫绝之处一声「譩」来得酣畅淋漓;亦或是带着赧然,始终无法对自己的文字满意起来,总担心干货不多,文采不够,内涵没有,每天需要将鸡汤熬了又熬,或者口号万岁地喊着「我们要珍惜时间」、「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

于是在过去这些日子里,即使我熟稔于心灵鸡汤文的基本写作套路和关于自身小情绪的几点诉求,也不过是陆陆续续地回复朋友同门一些宇宙通用级问题,最多也就是论文的相互讨论。

直到一年前做项目时才发现在疏于输出的这两年里,我已经无法更为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有了那句,「不输出,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渣」。似乎我需要更为坦然地去面对自己,也将我自己内部的一些东西分享给外在的自己,以获得进步,也使得自己从无趣的状态中走出来。

所谓归处

请原谅我的惫懒,忍不住还是把当年答好友邮件的一部分拿出来作为略带鸡汤的告别和这一小节的答案。对了,那封邮件的题目本身就很鸡汤,「我为什么不后退」。

在大刘的书里有这么一句,「有了观察者之后,无限可能的状态就塌缩了」。我和老友曾讨论过,「如果我是观察者,无限可能的状态就在那里,直接感受玫瑰的芬芳就好了,没必要去思量物质形态是什么样子;但如果有旁观者出现,我宁愿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创作,以此来合理解读我的社交恐惧症」。
其实我没有说完的是,有了旁人的种种目光和评价,我们人生的无限可能状态也就此塌缩了,变得符合了除了本我之外所有人的期待和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太多的人最后还是会回到原点,去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
只是,如果我的无限世界注定要塌缩到单一模式,我也希望观察者们是和我一样的人。这样至少可以在一个可以彼此理解,彼此扶持的维度上塌缩到我们可以接受,塌缩到不辜负我们之前努力的世界。
或许就算最后那个原点和旁人的一样,但站在那里的我们,真的和过去平行时空里的自己不一样了。

Anyway,我希望这场旅行长些再长一些,而我们在漫长的旅途中见。